2025年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团学组织骨干在雁塔校区八号楼406室进行了第六次读书分享会,由宗濂书院团委组织部部长张行昊进行分享。
本次分享的内容是纪实文学《梁家河》。该书通过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以及生动的情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插队七年的知青岁月及其深刻感悟,展现了总书记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务实担当的高尚品格以及带头实干的优良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到梁家河,四十多年来对梁家河乡亲们持续的关心与牵挂,展现了他深厚的群众感情和不变的责任担当。无论身处何种职位,总书记始终铭记自己的根在哪里,不忘为民众谋福祉的初心。他持续关注梁家河人民的生活状况,并给予帮助,深刻理解并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与智慧,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
在七年的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村民们发展生产,他们打坝造田、修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在实干中逐步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同时,他刻苦学习、不忘修身,在窑洞里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正是在梁家河这片土地上,他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经受了意志品质的磨炼,熟悉了中国社会最底层的民情民意,并锻炼了执政为民的能力与本领,在逆境中不断成长。
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梁家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梁家河紧抓机遇,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提高,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幸福,大步走进新时代。梁家河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梁家河》这部书深刻教育我们,要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做起,把苦地方、累地方当成建功立业好地方;要把握当下,珍惜每一分宝贵时间,积累知识、锤炼能力;要始终坚守梦想,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让自己的信念追求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这样才有价值迸发、同频共振的可能。
当代青年应当坚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生活期间所展现出的胸怀境界、抱负担当、意志品质,发扬梁家河精神,坚定理想、立志成才,培养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坚持追求真理、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奋力为国家与人民奉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