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马克思的思想足迹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张迈曾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三个一生”评价马克思的人生历程,以“四个理论”概括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以“三个飞跃”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的奇迹,以“九个思想”指明我们该如何继续学习、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奋勇前进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是千年思想家,他的思想激荡了一个多世纪。他在对客观社会艰苦卓绝的探索中所形成的思想、所产生的理论,服务了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并且凝成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实践和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坚持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能够走进这个严谨的理论体系之中,并指导我们的具体实践。马克思持久的魅力来自于他的思想,对他的思想的解读有多少角度,就可以说有多少个马克思。
人民的马克思。马克思在他的高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描述他的理想:“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青年马克思的理想如今部分变成了现实,他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他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他的理想被越来越多的人追随。他毕生最伟大的事业就是致力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他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创立了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希望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能够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170年前,马克思所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历经无数思潮的激荡,以200多种文字传遍全球,改变世界,这正是人民性的反映,反映了人民的呼声。
思想的马克思。马克思曾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名言,“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实践正是这样印证的,马克思的经典著作照耀人心。《资本论》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书中厚重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正是因为重视党的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唤醒、组织和领导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主动纠正自身错误和失误,从而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而马克思主义也在和中国实践的结合上一次次证明自己的真理性,一次次被实践所丰富,从而产生与时俱进的思想力量。
创新的马克思。马克思说,“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马克思生活在一个风起云涌、发生巨变的时代。19世纪40年代,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物种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揭示了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规律,为马恩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等前人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宝贵的原料。马恩在积极扬弃这些思想材料的基础上,创立了崭新的理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两大最重要的发现。他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正是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开放性,让理论获得了更持久的生命力,历久弥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地实际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着马克思主义。
实践的马克思。马克思的名言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他还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的一生,从出生到去世,从青年到壮年,从思想形成到成熟,辗转多国。他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起来。他所著的《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他的思想引领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为自身解放而奋斗,指引被奴役、被压迫的民族奋起反抗,追求民族独立和自由。马克思不仅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个革命者。他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在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的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领导作用,帮助广大无产阶级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
勤奋的马克思。马克思相信,“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学识渊博,涉猎广泛,但他的天才思想离不开勤奋的努力,他经常每天工作16个小时,在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等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为了《资本论》的写作,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超负荷的工作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但他始终不改初心,矢志不渝。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是一种理论之所以生命蓬勃的最重要的基因。
时光荏苒,马克思的名字依然亲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依然闪耀。对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而言,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我们的思想就会是唯物的、辩证的,我们的实践就会是发展的、前进的。
在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建设中,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为此,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在所有本科生思政课当中设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并辅之以小班讨论。通过开展火炬讲师计划、微课大赛、思政课教师“三比三进”等系列活动,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和阐释,先后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和教材,不断丰富和深化理论传播的效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更大的自觉,更勤奋的努力,为培养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信仰基础。
原载于2018年6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