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就像养生,如果每个人一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静静地读书,所收获的愉悦将对他的人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在4月21日学校举行的“100本经典”书单(2018版)发布会上说。
谈到读书的好处,张迈曾用了“不胜枚举”来形容:读书帮助我们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修身养性,帮助我们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水平……古今中外,无数智者先贤从书籍中汲取养分、获取力量,也留下了数不清的真知灼见。张迈曾鼓励大家对于好的书籍要多读、好读、善读。
张迈曾认为,读书难在坚持、重在思考、贵在实践。他说,读书有三重境界。爱读书、勤读书是读书的第一重境界。如今有不少年轻人习惯通过阅读社交媒体的信息来代替传统阅读,殊不知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快餐”与真正的读书有着天壤之别。在被各类APP占领并支配闲暇时间后,“没时间”“顾不上”“无所谓”的想法让一部分人离书籍越来越远。信息不等于知识,只有沉下心来多读书,让“精神食粮”像一日三餐一样自然而然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才能获取真正的养分。
边读书、边思考是读书的第二重境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的根本目的是在别人的阅历和思想的帮助下,建立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我们读书要读出厚度、读出价值、读出精彩,要边读边思考,往背景延伸、往纵深拓展,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书中情感共鸣,在阅读体系的不断丰富中滋养、充实自己的思想。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读书的第三重境界。阅读所带来的知识的积累、眼界的开阔、气质的提升,必将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力只有通过思考才能转化成思想力,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成为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行动力。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每个人都要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不断检验真理、磨炼意志,不断传承创新、再攀高峰。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读书与不读书,人生的意境完全不同:一边是风光旖旎,一边是衰草寒烟。读书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深切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气象。
谈到这次西安交大“100本经典”书单发布,张迈曾说,西安交大正积极创建“书香交大”,开设了“习近平教给我们的智慧”等读书学习的专栏;在学生中倡导“四个一百”行动计划,要求每人“阅读100本经典”,开设“读经典”选修课,举办名师大家“阅读指导会”;举办各类读书交流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育人全过程。西安交大通过系列活动帮助大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获取方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读书成为大家增长智慧、滋养精神的主要形式。
张迈曾向大家推荐了施蛰存的《唐诗百话》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两本书籍。他说,唐诗蕴含着审美情趣、民族精神、人生哲理,是圣贤先哲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和精神食粮。《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用生命写就的励志书,书中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塑造奋斗者应有的精神高地。
原载于2018年4月24日陕西日报阅读版
报道链接:http://esb2.sxdaily.com.cn/sxrb/20180424/html/page_09_content_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