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韩拓博士带领“向‘硒’而行,心‘硒’相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等地开展调研。通过实地参观、学术座谈、实验操作,团队系统了解了富硒医学在医疗健康与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搭建了高校与地方深度合作的新平台。
走进基层医院:共话富硒医学新路径

图1:实践团队参与“富硒医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座谈会
在安康市中心医院,实践团队先后走访了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介入导管室及即将启用的新门诊急诊综合大楼。通过现场观摩与讲解,学生们直观认识到了基层医院在心血管疾病防治、危急重症救治、现代化诊疗体系建设中的实际运作机制。
参观结束后,团队与安康中心医院医护人员举行座谈。科教科干事王慧姣、惠才青及心血管内科团队与韩拓博士一行,围绕“富硒医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展开交流。双方就富硒资源的医学潜力、营养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机制、地方临床数据采集与建库等议题深入探讨。韩拓博士结合西安交大在基础研究、临床协作方面的优势,提出建立联合课题、共建营养数据库、开展干预研究等设想,获得在场人员的积极响应。
走进产业研究院:探寻硒资源全链条应用

图2:实践团队在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合影
为进一步了解富硒资源的经济与健康价值,团队走访了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在专业讲解下,成员们系统学习了富硒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检测方法、产品研发与科研转化机制。
在检测中心,科研人员正在利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技术检测大米、茶叶、饮用水中的硒含量,确保精确至微克级。在生产车间,西兰花等高硒原料经过萃取、复配、灭菌,被制成0.5克/片的富硒压片糖果,一片即可满足成人每日硒摄入推荐量。
“我们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筛选好种质、开发好产品、评价好功能。”研究院老师的介绍让学生们对产业链形成了清晰认识。队员们还在展厅参观了全国唯一的硒科普教育基地,通过了解从1817年硒的发现史到1984年克山病防治成果,再到紫阳富硒茶的历史档案,深刻体会到硒与中国人健康的历史关联。

图3:实践团队参观富硒产业研究院
青年感悟:在数字与土地之间双向奔赴
实践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对富硒医学与乡村振兴的结合有了新的理解。
“以前只在课本里读到硒这种‘微量元素’,今天第一次看到它能做成如此丰富的产品。”医学部学生张能涵表示,“青年学子要把实验室成果带回乡村,让更多人吃上放心的富硒食品。”
队员孔令琪感慨道:“一粒0.5克的压片、一杯富硒茶,把微量元素写成了富民大文章。乡村振兴不只是‘卖土特产’,而是一场数据与土地的双向奔赴。”
实践总结:调研有终点,学习无止境
此次安康之行,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生搭建了宝贵的实践平台。通过走进医院与研究院,团队全面了解了地方医疗体系与富硒产业发展现状,深化了对科研成果转化与医学应用的认识,更锻炼了团队的沟通协作与问题调研能力。
未来,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拓展校地合作渠道,携手推进富硒医学研究,在服务基层健康、推动乡村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