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医路躬行:院室参访与实证研究”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先后前往莲湖区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西安市大兴医院渭水院区,围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医学人才培养开展实地调研。通过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团队全面考察医疗技术、医护工作、患者体验及教育体系,获取实证依据,致力于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
基层初探·守门之艰
7月15日,团队首访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沉浸式体验基层医疗日常。从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员们深切体会到“健康守门人”在社区中的核心作用。
然而,在与全科、儿保科等科室医生的交流中,团队也了解到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多重挑战:部分诊断设备亟待更新升级,难以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精准诊疗需求;受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条件限制,高水平医学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还有医生坦言,不少居民对社区医院的首诊信任度不高,常见病、多发病也倾向于前往大医院排队就诊。

图1 实践队员专访妇科主治医师
人才、设备、信任——这些现实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制约着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成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亟待破解的难题。

图2 实践团队在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影
三甲走访·创新之暖
7月21日,实践团队走进西安市大兴医院渭水院区,对这家现代化医院的服务创新与人文医疗理念展开深度调研。
在胸外科的座谈会上,医生们坦诚分享了当前面临的高强度工作状态与医患沟通中的现实压力。该科住院总医师强调:“人工智能可以极大提升诊断效率,但它永远无法替代医患之间真挚的人文关怀。医疗的核心始终是人,再先进的技术,也应当有温度、有感知。”

图3 实践队员采访胸外科住院总医师
这份“温度”,在大兴医院的许多细节中得以生动体现。在口腔科,每台儿童牙椅都配备了动画播放系统,用轻松的内容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缓解就诊紧张与恐惧;全院实行挂号“零收费”政策,切实降低百姓就医的经济门槛;门诊大厅入口处显著位置设有常态化义诊服务台,不仅为市民提供免费的耳膜检查和听力筛查,还有身着醒目制服的专业导诊人员,耐心提供清晰明了的就医指引。

图4 口腔科儿童诊区的动画播放设备

图5 义诊医师正为实践队员进行免费耳膜检查
从智能技术到人性化服务,从流程创新到理念升级,大兴医院渭水院区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科技赋能医疗、人文温暖医疗”的现代医院发展模式,为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样本。
科技赋能·效率之跃
最令队员们印象深刻的是医院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智能药房系统。药师在电脑端完成处方审核后,系统立即响应:智能机械臂精准定位,药品自动从密集柜中脱落,经由高速传送带平稳输送至发药窗口,实现了从“人找药”到“药找人”的智慧转变。这一流程不仅将取药时间大幅缩短,更将发药准确率提升至新高度,有效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也降低了人工调配可能出现的误差。

图6 大兴医院渭水院区全自动智能药房系统
从全自动药房的高效运转,到儿科诊区的温情动画;从智能系统的精准可靠,到人性化服务的细致周到——大兴医院渭水院区将这些看似对立的技术与人文元素有机融合,生动诠释了“科技赋能医疗、人文温暖医疗”的现代医院发展理念。它们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服务理念与患者体验的深刻革新,为未来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大兴样本”。
问卷映现·现实之呼
团队同步开展线上问卷调查,覆盖医学生与就医患者群体,共回收有效医学生问卷40份、患者问卷99份,地域涵盖陕西、北京、云南等8个省/直辖市,涵盖多年龄段与多种职业类型,深入揭示医疗体验与医学教育中的现实诉求。
患者调研显示,社区医院凭借“贴近生活圈”的布局优势,在时空可达性方面表现突出——近88%的患者认为其交通便利,超86%的患者挂号等待时间少于15分钟,接诊效率显著高于三甲医院。然而,基层医疗仍面临“信任赤字”:仅约41%的患者认可社区医生的专业水平,超半数因“不放心诊断”而首选三甲医院,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在检查设备、药品供应等方面仍存明显短板。

图7 社区医院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性

图8 社区医院挂号等待时间

图9 社区医院医生专业水平
与之呼应,三甲医院虽在诊疗水平、设备先进性和疑难重症处理方面获近70%的患者肯定,但其服务可及性与人性化体验却成为痛点。仅约49%的患者能在30分钟内完成接诊,超过34%的患者认为医患沟通“缺乏个性化关怀”,就诊流程复杂、环境拥挤、报销比例不高等问题同样显著。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职业选择方面,三甲医院仍是超过45%的医学生首选就业方向,而基层医疗岗位因薪酬、职业发展及工作条件等因素缺乏吸引力。这与患者端所反映的“社区信任不足”形成现实呼应,也提示医疗资源均衡配置与人才下沉仍面临深层挑战。

图10 三甲医院挂号等待时间
透过这些数据,我们既看到基层服务的效率与温度,也看清高水平医院面临的流程与人文压力,同时深切感知到医学教育与实践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些来自患者和未来医者的真实声音,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命题:如何构建更均衡、更高效、更有人文关怀的医疗体系,正是“健康中国”战略下亟待回应的重要议题。
知行合一·使命之唤
通过基层与三甲的双线调研,我们既直面基层医疗的现实困境,也领略了现代医院的人文创新。如何推动优质资源下沉、融技术于人文,已成为医疗体系优化的关键。此次“医路躬行”所获的一手资料与数据,不仅折射现实诉求,更坚定了我们作为未来医者的责任与使命——唯有深入现实、回应真需求,才能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具有交大温度的青春力量。
供稿人:“医路躬行:院室参访与实证研究”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