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濂书院
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动态 > 正文

规培2502团支部:纤指缠花承匠韵,仁术征途续新篇。

发布时间 : 2025-10-20点击量:

为感受非遗文化魅力,传承缠花技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团支部成员的动手实践能力、文化感知能力与审美创造力,并在实践中锤炼未来医学生不可或缺的耐心与专注,规培2502团支部于1011日下午走进“生动非遗 - 缠花”的学习活动,并邀请文博社成员现场教学,让支部成员在指尖的缠绕中体悟匠心与传承,感悟匠心与医道的共同之处。

正式活动前,规培2502团支部团支书与校文博社沟通,确定场地、时间及所需材料,还邀请熟悉缠花技艺的文博社非遗部学姐王悦童担任讲解员并为后续同学们实际操作进行指导。

活动伊始,文博社王悦童学姐为同学们讲解了缠花“源于宋、盛于明清”的悠久历史。随后,她现场演示制作工艺,从剪纸定型到丝线缠绕,细密的丝线在她指尖宛如被赋予生命,精准地“生长”为花瓣与叶片。

演示完毕后活动进入实践环节,同学们纷纷动手尝试。“我以为就是把线缠上去,没想到力道这么难把握!”张姿玥同学看着自己因缠绕过紧而扭曲的纸板骨架,忍不住感叹。身旁同组的成员立刻分享心得:“手腕要松,让丝线自己‘躺’在纸板上滚动,这样才匀称。” 会议室一角,多名同学比较着各自的花瓣弧度,讨论着如何让过渡更自然;另一侧,有人正小心翼翼地用镊子调整叶片尖端,力求每一片都达到理想的形态。从生疏到熟练,经历了一场耐心与细心的考验。丝线缠绕的松紧度是成败关键,在学姐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逐渐掌握了技巧。一圈圈丝线缠绕,一片片花瓣成型,一件件独具匠心的缠花作品在同学们手中诞生。

随着技巧的纯熟,同学们的创意也开始迸发,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样式,而是尝试将不同颜色的丝线进行渐变缠绕,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复色花瓣,或组合不同形态的部件,构思着如何组装成一枚完整的胸针。活动尾声,团支部统一进行成果展示,每位成员第一次的缠花作品纷纷亮相,大家相互欣赏评价,分享技巧与心得,每位成员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

亲手制作缠花,才体会到非遗技艺的精妙,每根丝线都需极致的耐心与技巧,这让我们对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敬佩每一位非遗传承人。成员王学敏分享道。校文博社非遗讲解员王悦童学姐看到大家的热情欣喜地表示:缠花需要更多人传承,同学们学习能力强,学得很快,希望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将更多的非遗文化传播到校园中。

161C5

丝线轻绕,时光仿佛在指尖慢了下来;花瓣成型,文化的基因也在心中悄然扎根。本次缠花活动,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非遗之美,更完成了一次特殊的“专业预修”。缠花所需的巧手与耐心,与未来手术台上所需的稳健精准何其相似;对待每一片花瓣的专注与珍视,亦是对“生命如花”这一医学人文内涵的初体验。这份独特的收获,为全体成员的医路征程注入别样的温暖与力量。未来规培2502团支部将继续探寻传统文化与医学人文的融合点,在传承之路与从医之路上步履不停。